设为首页

Alternate Text

校友风采丨王东进:敢为天下先,甘当铺路石

2019-12-13

“推进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是一项值得我奋斗终身的伟大事业。”——王东进


医疗保险是世人公认的世界性难题。早在1883年,德国就通过立法在世界上首先实行了医疗保险,迄今,全世界已有160多个国家实施了医疗保险制度,100多年来,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但目前尚无一个国家能够给出一个可套用的“标准答案”和“标准模式”。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建立起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改革成就。这其中有这么一位改革的忠实践行者,从90年代开始,他一直参与领导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他怀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十余年如一日,把满腔热情投入到这项伟大的跨世纪工程之中,推动着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一步步前行。他就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王东进。


王东进于196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1969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972年,分配到河北省工作。曾任石家庄市市委秘书长、副市长兼体改委主任,河北省体改委主任,河北省政府秘书长、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等职务,他的工作始终与我国的经济社会改革紧密联系着。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正在神州大地上蓬勃开展,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王东进时任石家庄市政府副市长,分管体制改革和财贸工作。他敏锐地抓住改革时机,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撞击反射式”综合改革方略,坚持以搞活企业经济为中心环节,以企业的改革要求“撞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促进政府部门制定改革措施,“反射”到企业和有关部门,解放和增强企业活力,从而进行更进一步的企业改革,形成新的“撞击”和“反射”。他总结和推广了“满负荷工作法”,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国推广。当时,石家庄的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他的改革思路对全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王东进学长基层调研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对传统的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当时,国务院开始在江苏省镇江市和江西省九江市开展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通过1995年和1996年两年的试点,镇江市和九江市都出现了统筹账户普通超支,大量透支个人账户的现象,其中镇江市两年累计透支个人账户达6500万元。如何看待试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如何把握试点的方向并推动试点在全国展开,如何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能在全国推行的新制度等,这些思想认识和改革实践中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势必阻碍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前行。


正是在这个时候,王东进从河北省调入国家体改委,分管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工作,同时担任国务院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他深入基层调研,在客观分析总结“两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两江”试点关于医疗保险基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职工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以及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等基本原则是正确的,符合改革的要求,应该坚持和完善。但不能把“两江”经验固化,形成一种框框,不再继续探索,改革要着眼于制度创新,着力于机制转换。他提出:基本医疗保障的定位应该是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和保大病、保住院;统账结合的具体形式可以进行多种尝试,不必局限于试点方案中的“三段式”支付办法(即基金支付分为个人账户支付段,个人自付段和社会统筹账户支付段。医疗费用首先从个人账户支付,个人医疗账户不足支付时,由职工个人自付,自付费用超过一定数额,由社会统筹账户按比例支付);总结和推广了“板块式结合”支付方式;对个人账户的规模和划入比例、统筹基金支付的“封顶线”、属地化管理和配套改革等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作为国务院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一名主要成员,王东进能够提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国务院试点方案的意见,从根本上扭转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期出现的偏差,推动改革走上一条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靠的不仅仅只是智慧和才干,更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勇气和快心。他的思想和意见,在不断的试点过程中被证明是正确的,可行的,是符合医疗保险客观规律的,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最终被吸收进《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之中,成为有中国特色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为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建立和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东进学长在基层调研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后,根据工作需要,中央任命王东进为新组建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继续抓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此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从试点阶段转向全面启动阶段,改革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任务更加艰巨。1999年初,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还刚刚开始,原来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医疗保险管理职能还没有被整合在一起,绝大多数地方劳动保障部门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医疗保险机构,推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着“无机构、无编制,无经费”的“三无”状态。同时,政府部门,系统内部在思想认识上还不统一,有的人对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人认为改革会进一步加重财政和企业负担,有的人认为搞改革缺乏工作基础,力不从心,等等,诸多因素使得改革推进速度与国务院的要求差距很大。为了消除思想认识上的障碍,促进地方医疗保险管理职能的统一和机构、人员和经费的落实,尽快全面启动改革,王东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对全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启动进行了全面的调度,指导和推动。第一,以劳动保障部的名义确定了20个城市作为重点联系城市,对联系城市改革方案的制定,实施,监测和评估进行重点指导和联系,及时掌握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他还亲自审阅和修改一些联系城市的试点方案。第二,他多次主持召开重点联系城市会议,改革经验交流会,改革督查会等会议,举办改革配套政策培训班,劳动保障厅局长培训班,传达国务院精神,宣讲医疗保险知识,统一思想认识。他还专门主持举办未启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城市市长培训班,提高各地推动改革的自党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三,他坚持深入地方调研,推动各地改革。在改革推进之初,也是最困难的时期,他不辞辛劳,亲赴各地与地方领导逐一开展座谈,督促和指导地方整合职能,出台方案,落实机构,人员和经费,总结地方经验,反映地方困难。第四,在每年部署全国的医疗保险工作任务之前,他都要主持召开部分地方劳动保障厅局的“务虚会”,听取意见,研究思路,统一认识,集思广益,使医疗保险工作的推进始终与地方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他思路清晰,作风扎实,态度严谨,既讲原则又重感情,与很多地方政府分管领导和基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同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至今,有许多同志回忆起改革初期那段艰苦的历程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王部长既是我们的好领导,又是我们的好老师,找们是在他的教育和指导下明白了医疗保险是什么,学会了如何开展医疗保险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提出以“三二一”(即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三个目录”,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两个定点”和医疗费用结算“一个办法”)为中心环节的医疗服务管理要求,成为全国医疗保险管理的“圭臬”。经过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推动,全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终于改变了最初举步维艰的局面,到2001年底,全国各地医疗保险管理机构普遍建立,地级以上统筹地区基本上全都启动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走上了“快车道”。1999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仅为2000多万人,到2001年就增长到7200多万人,2003年突破1亿人。到目前为止,全国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已超过1.6亿人,基金积累已超过1700亿,制度运行整体平稳,广大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保障。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和稳健运行,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和福利,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


面对改革取得的成绩,王东进总是爱引用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的确,当历史的脚步迈进了20世纪时,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这项跨世纪工程的建设已经度过了当初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的艰难岁月,各地改革的推进呈现出高歌猛进、如火如荼的好局面。当劳动保障系统内外、社会各界都在为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感到振奋和鼓舞的时候,王东进已经把改革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前方,那就是如何完善和发展医疗保险制度,实现让更多的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宏伟目标。


21世纪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的就业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个体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和大量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灵活就业人员,他们的权益保护特别是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王东进意识到,必须及早研究解决包括广大农民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2002年,他指出,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从保障方式,待遇水平,管理方式等方面基本上是按照正规就业单位设计的,难以适应各类人员多层次的保障需要,尤其是不能适应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的需要。他强调,医疗保障要适应就业格局的变化,必须转变观念,把灵活就业群体,农民工和贫困群体纳入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在他的主持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3年5月出台了《关于城镇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次年5月又出台了《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意见》,将灵活就业人员、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以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人医疗保险范围。2004年3月9日,王东进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强调,“对于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和保障,应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将广大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使我国政府在处理农民工问题方面走在了社会舆论的前面,争取了主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党中央、国务院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从此,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被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歌德曾经说过,真理是一支火炬。不断的思索和努力的探寻则是点亮这支火炬的蜡烛。在把广大城镇职工,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逐步纳人到医疗保险范围之后,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王东进又开始了新的思索和探寻。在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他提出要体现人文关怀,要怀着对广大参保人员的深厚感情,寓管理与服务之中。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全国各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简化服务流程,经办管理能力得到了普遍增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认真学习全会的精神中,王东进深深感受到,要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必须及时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作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建立覆盖全体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2003年开始,他就开始把思考的重点转向如何在已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实现医疗保险制度向城镇居民的延伸。2004年,他亲自命题,由劳动保障部相关司局组成“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研究”课题小组,围绕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总体思路、主要政策建议和8个专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专题研究。


2006年3月,因年龄原因,中央决定王东进不再担任劳动保障部副部长之职。虽然离开了一线领导岗位,但王东进关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研究和思考却没有因此而中断。他继续深入基层调研,针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他关于医疗保险改革的思考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继续推动着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向着纵深发展。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发展社会医疗救助。……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2007年3月,时任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将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政府对困难群众给予必要的资助。2007年4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5月15日,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部际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讨论稿)。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这一重大决策,充分吸收了王东进几年来对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一系列的研究和思考的成果,试点的推进,也证明了他对于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向的把握是准确的,是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


2007年3月28日,对于王东进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在新成立的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上,他被推选为研究会第一任会长。回首多年的医疗保险改革之路,他深情满怀;展望改革的光明前程,他壮心不已。他激动地说,要用自己全部的心血与智慧去求医疗保险制度客观规律之真,去务亿万人民身体健康之实。我们衷心地祝愿他——一位永不懈怠、锐意进取,充满人格魅力的改革者和实践者,在新的人生起点上,在推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政革的漫漫征途中,在实现他心中那个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美好愿望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灿烂的成就!


——摘选自《辉煌的报告》/文:东山

©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

电话:010-58805471 传真:010-58805471 电话查号台:010-58806183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