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Alternate Text

校友风采丨韦和平:牢记北师大人,扎根家乡教育

2020-10-27

韦和平

19758月生,汉族,海南省三亚人,19929月到19967月在北师大就读生物学专业,本科、理学学士。三亚市第一中学校长助理,正高级教师,省领军人才“南海名家”,省级生物学学科带头人,海南省省级骨干校长。海南省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撰写教学论文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一等奖。主持及参与多项省、市课题研究。多次指导青年教师和学生开展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并获奖。


      我是北师大海南籍的学生,有机会去北师大读书是一种缘分,也是这辈子的荣幸。记得1992年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因为我父亲是医生,受父亲的影响,我主要考虑选择医学院报志愿。当时北京没有医学院在海南招生,但是没有出过海南岛的我对北京充满了向往。因为从小学到高中,从课本和从老师的讲课中多次提及北京的美丽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再加上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天安门、故宫、长城等,心里想着能有机会到首都北京读书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不仅能够在北师大名校学习,而且能有机会游览历史古城,感受北方人的生活习俗,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同时我对教师职业也比较认可,看到有北师大在海南招生就试着报志愿了,全省只招5名学生,难度很大,也没想能不能考上。意外的是到7月底的时候通知书就寄到家里了,当时全家人都很高兴,邻居家的朋友还过来讨酒喝。我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我要去北京读书了,担忧的是自己的学习水平能跟得上北师大的同学吗?不过有一点肯定的是我既然决定要当老师,就做一名优秀称职的老师。家里人都鼓励我说是行行出状元,只要在北师大好好学习,将来就可以做一名出色的老师。


      在北师大读书期间,北师大老师严谨治学和同学们认真积极学习的态度令我印象深刻,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们的深厚情谊令我怀念至今。例如生命科学学院的周云龙教授,他教授的是植物学。当时做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我以为在生物园采集蕨类样本就可以了,他当时就对我们(二人一组)说样本不够,必须到野外采集更多的样本,通过自己的培养来分析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他亲自带着我们两名学生从北师大坐车到市区郊外的门头沟小龙门生态保护区住宿,白天上山采集样本(腿部绑着防护套以防毒蛇、带着工具等),晚上整理样本,做好相关记录,写心得体会,三天之后我们才回到北师大,按照周老师要求的步骤来开展研究实践活动。这件事情对我有很大的触动,这就是北师大的校训内涵: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周教授认真求实的科研态度为我们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在学习上,同学们也经常互相帮助,我刚上大一的时候外语水平比较差,外语分班测试时分到了慢班,在慢班当中排名也是靠后的,据说要拿学士学位是要过英语四级考试的。当时我也很着急,这时班里有一位女同学知道之后主动帮助我,指点我学习的方法,带我参加校园的英语角活动,同时也借了一些英语小说让我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并要通过她的考核。没想到大二,我竟然通过了大学六级的英语考试,这对我后来在国外的研修学习中起了很大的帮助,我一直都很感谢她。


      我们宿舍是在西西楼457号房间,我们7位舍友分别来自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福建、海南,大家在一起互相照顾,互相帮助。记得有一次打排球,我被排球直接击中脸部,一下子眼睛就看不到东西了。山东的同学二话不说,直接用自行车带我到校医院去看,当时校医建议去北三医院检查,于是同学又用自行车载我到校外的北三医院看病,最后滴了药水,医生检查没事,大家才放心返校。这种师大同学的情谊我一直都没有忘记。北师大海南籍的同学也经常见面交流,当时老乡见面真是很激动,大家是相互鼓励的。记得最有趣的是我们一行十几人组团从北京坐火车回来,那是在19931月,我们去北师大玫瑰园买了火车票(用菜票也可以买的),我们穿着当时最流行的军大衣(当时北京气温有-5℃)就上火车了,途经广西柳州转车,后到广东湛江下了火车转乘汽车到海安,之后又坐了船回到海口。一位同在北师大的海口同学还带我回家住了一晚,第二天我才乘车回到三亚。从北京回到家算起来有三天两晩,真是好辛苦,不过每次我们同学聚会都会谈起这事,大家都觉得值得回忆,很有意思。


      弹指之间,四年北师大的读书生涯结束了,我也顺利地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但马上面临的就是工作问题。当时留京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外省有一些学校也来招生。我就想在哪当老师还不都一样,当时三亚的教育更落后,回家乡海南三亚当老师不仅能发挥作用也能在家方便孝敬父母,何乐而不为?父母也赞同我的想法,这样我就直接回三亚来了。回来三亚报到之后,教育局校友朱继宗局长很重视,他叫我到办公室见了面,大家谈了北师大校园,然后他鼓励我认直工作,积极向上,最后安排进入三亚一中担任教师,这件事我一直很感念他。从母校毕业又回母校教书,对教育环境既熟悉又新鲜,当时自己想在教学方面做出些成绩,思想上还是很有压力的。好在自己在北师大学习时积累了扎实的功底,再加上不断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学习,积极和同行交流教学经验,这才有了较快的专业化成长发展。


      回想起来从教的这二十二年中,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坚持,自己在不断提升进步的同时对家乡的教育也尽了一份绵薄之力,也获得了些成果和荣誉。


      第一,在常规的教学当中,认真备课,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成绩优良,课堂教学深受学生们的喜欢。在教学中,初中和高中的生物课程都教过,对教材熟悉。对于学习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每次都尽心辅导,特别是给予后进生更多的鼓励和照顾。记得刚开始入教时,因为年轻,学生们都喜欢我,我也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我在北师大实验室学习到的技能教学生做显微镜实验,教学生绘画细胞和植物花的解剖图,带学生制作动物和植物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是生物学科,这门学科是自然学科,所学习的内容跟学生们平日生活当中的许多例子是息息相关的。为了学以致用,我长期带领学生开展生物科技实践教育小活动,例如有生态学、植物栽培、动物解剖,等等。同时指导学生参加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指导的学生获得各种级别的奖项约有100多项。不少学生工作之后和我见面回忆时都提到这些社会实践科技教育活动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影响很大。上半年,我接到了一位学生(符大谋)的电话,原来这位学生已经在海口工作,电话中约好我去海口出差时一定要和他见面。终于有一次在海口出差时和大谋同学见面了,当时,他又约了另一位我指导获奖的学生出来。我们师生3人聊了很多,大谋同学提到之前的科技实践活动,加强了他的动手能力,促进了他和别人的沟通能力,特别是获奖(省一等奖)给了他很大的自信心,这也是他现在想做事业的一个基础。


      第三,在工作中抓住机会不断学习充电,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完成了教育硕士学位的攻读和英国高级访问学者的考察学习。有了这些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对在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次能去英国访问学习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记得是在20109月,我当时是在北师大参加校长班的培训学习,为期两周。海南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林艺青主任给我打了电话,叫我去教育部面试,说是教育部有一个中小学高级研修项目在美国和英国开展,要求参加人员首先要去面试,内容主要为教学及学校管理方面的内容。我赶紧找了在北京实习的中学外语老师强化了两天英语口语练习就去面试了,面试内容全部为英语交流,从课程的设置到学生的学习及校园文化建设谈了很多,我也从来没想过能考上,在回到海南后在10月中句就接到录取通知。想起来也是托了北师大的福,要不是当时碰巧在北师大学习,我可能也不会专程飞北京去面试的,因为可想而知难度很大的,后来才知道录取去英国为期6个月留学的老师全国才有14人。


      第四,在2009年至2017年期间,三亚市教育局、三亚市海棠区委任本人担任三亚市林旺中学的校长、书记。学长曹瑜(时任教育局局长)很重视对我的培养和任用。曹局长在和我谈话时要求我一定要积极工作,勇于担当,碰到困难时要和他保持联系。我还记得他到学校视察时还对我说要注意协调好家庭的关系,一定要用心和花一定的时间在管理学校上。我在担任校长期间,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得到提升,教学风貌得到改变。我经常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和班主任下乡村做家访,积极和村书记、家长保持联系,解决一些学生上学的困难,大大地降低了学生辍学率。同时,学校的特色办学也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的认可,例如创办了省级生物太空种子种植实践示范基地。在特色办学的过程中我带领学校生物科组教师建设生物园,组织老师带领学生动手种植太空种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撰写研究报告。参与生物园建设的这些学生、教师,在参加各类比赛中荣获了不少省级、国家级的奖项。我亲自组织团委开设“绿色网吧”活动,要求老师指导学生正确、健康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有关活动媒体还曾经报道过。2016年本人被教育厅评选为省级骨干校长荣誉称号,现因工作需要调回三亚市一中担任校长助理职务。


      第五,在教学科研方面和年轻教师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我受聘担任海南省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三亚市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三亚市中学生物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三亚市中学生物学科兼职教研员职务,多次承担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等活动,带领骨干教师和科组教师开展省级课题研究活动。另外,作为2018-2020年中学生物卓越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我在引领全省生物教师开展新轮的教学科研活动。


      近年来,我在专业上获得的省级主要荣誉有:省级学科带头人“正高级教师”“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专家”。


      我相信,作为北师大人,一定要保持有恒心和决心,克服困难,不断地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在哺育我成长的家乡故土上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


      另外,特别感谢教育厅曾维陆师哥、韩小雨师妹经常对我工作上的指导和支持帮助。



——摘选自《北师大人在海南》


©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

电话:010-58805471 传真:010-58805471 电话查号台:010-58806183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