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Alternate Text

校友风采丨王野: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做着最普通的事

2019-12-25


王野学长


1994级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校友,自2010年起设立“王野助学金”。


“做个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好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普通人,我觉得就已经很成功了。”现任职于锦州晚报的外文学院1994级校友王野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普通人。——自2010年,他就设立了王野奖学金,用以每年资助一名品学兼优但是家庭贫困的学生,今年,是他连续捐助的第十年。


谈起为何选择外文学院的俄语系,在王野看来,更多的是源于当时父母那一代人尤其是母亲对前苏联的深厚感情。带着时代的烙印,王野选择了俄语系,又因为对教师职业的憧憬,他选择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员。


作为已毕业多年的师大学子,提起当年的校园生活,王野语气里仍难掩激动:“我当年很喜欢踢足球,还加入了师大的足球社团!师大当年参评第一批211高校,还为我们每个宿舍配了一个九英寸的熊猫牌彩电,那时候我们都觉得太棒了!让我们觉得老师特别尽心地关心学生们。这种关心我觉得很体贴,很舒服。”


尤其使他难以忘记的是为了学习俄语,经常和同学们结伴去图书馆看外文电影放映的时光,那时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除此之外,令他印象深刻的还有师大的美食,“当年师大伙食特别棒,还便宜,这个味道现在想一想我觉得真的是不错。那时还有一位甘肃的师兄,他在校园里开了一个拉面馆,我们经常去光顾他的店,还有当时下了晚自习的时候,食堂也会给我们做宵夜吃。”在王野的记忆中,师大的生活总是这样自由惬意,同时也充满温暖和人情味,在许多年后的今天仍是他内心深处一块温暖的净土。


在经历了北京十五年的紧张生活后,因为家庭原因,而自己又是家中的独子,他最终选择放弃了在北京的积淀,回到了锦州老家,现于晚报从事纸媒编辑工作。“我现在就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就是生活。”对于当前的生活状态,王野表现得非常低调,但是在工作之余,他还是会带着家人来师大看一看,来看看这个曾经生活了多年的母校,来看看她现如今的变化。“老的图书馆不在啦,新的图书馆修得可真好啊!”眼见着师大越来越好的发展,他的心里也跟着一起高兴起来。谈起师大对自己的影响,王野说:“其实这么多年过去,学的知识也许会忘记,可是校训却一直记在心里,直到今天想起时仍会感到校训给我的激励和许多启发。”也正是因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一直在激励着他,使得他设立了“王野奖学金”,将师大人的这份情怀坚定地传递下去。


“其实我上学时候,自己的生活水平还是蛮高的,生活质量也很好。”但在他看来,校园里仍有着一些生活拮据的同学“上学期间靠打工来维持生活,打饭的时候也很节俭”。所以自那时起,王野便在心中暗暗决定“等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来帮助他们”。在王野参加工作,生活稳定下来之后,便开始着手准备这件事情,尽自己的能力,使品学兼优但是家境贫困的同学有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说到这,王野还特意表达了对校友会的感谢:“他们出色地完成了筛选工作,向我提供的被资助学生都是非常优秀,条件非常符合标准,这让我觉得我帮对人了,真的非常感谢校友会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


看到被资助学生近几年的成长和成果,王野感到非常欣慰,这些学生有的去美国交流,有的去台湾交换,每年学生们也都会把取得的成绩和学习生活中的成果和王野分享。最令他感动的是,在某年春节时,他还收到了远在山东的学生寄来的苹果,礼轻情意重,一箱子苹果承载着学生淳朴的感恩之情,王野不禁感慨道:“礼物不重要,但是孩子能有这份心,这就是家人一般的待遇,让我知道他们心里想着我,让我也是很感动的。”的确,王野认为捐赠并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双向给予的过程,在为孩子们提供生活帮助的同时,王野自己的精神世界也获得了馈赠,让他收获了极大的满足感和被需要的价值感。


说起对师大学子的期望,王野还是那句话:“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普通人”。的确,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做到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时刻心怀感恩,帮助他人的人,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纵使平凡,但是随着善举的传递,一个善举影响身边人,身边人再去影响一大群人,这对自己来说,已是不平凡。在这条平凡之路上,王野用他的善举影响了一批师大学子,相信待他们走上社会,也将影响更多的人……


这条平凡之路绝不会缺少后来者。也许不是人人都能经历生如夏花般的绚烂,但,平凡亦是一种答案。

©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

电话:010-58805471 传真:010-58805471 电话查号台:010-58806183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