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Alternate Text

校友风采丨胡国燕:给学生点亮一盏心灯

2019-11-28

胡国燕,出生于1954年,英语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外语教研组组长。1982 年初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分配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任教至今。


胡老师多年承担高三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她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她带出的历届毕业班学生的成绩在高校招生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她善于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英语教学,撰写的论文《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曾获北京市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评选一等奖。她还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汇编成《高中精讲检测丛书》等多部高考辅导类书籍。同样,和蔼可亲的她也是北京电视台高考辅导(家庭课堂)节目的主讲教师之一。由于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突出贡献,胡老师先后获得中学英语高级教师、中学外语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全国优秀外语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缘来师大,情牵恩师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这让青年人在浩劫的十年之后又重新燃起了对知识渴求,胡老师就是在那一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的。外语系77届的学生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学生年龄差距非常大,最小的只有18岁,最大的36岁,他们中大多数是高中毕业或者外语学校毕业的学生,而胡老师只是在当时西城师范办的外语教师培训班学习了7个月的外语,基础比人家差了一大截。但是要强的她并没有气馁,她默默地努力着,追赶着,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专业上。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刻画了她大学四年的生活轨迹。当时的学习条件根本与现在的学生的学习条件不能比,为了练习听力能力,她常常利用晚饭后教室里人比较少的时候坐在箱子大小的录音机前听老师推荐的材料和各种在当时能够得到的英语材料。为了提高口语能力,她与好朋友相约每天练习用英语讲故事,但是不能事先准备,而是听对方把故事读三遍后复述听到的故事。说起那段平淡却又无比充实的日子,胡老师笑着说道:“总是看着别人在前面领跑,心里着急得很,只能不断地追赶。现在想来,那四年的艰苦努力为后来的外语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观博物馆


胡老师当时的老师中有许多是北师大外语系的资深教授和专家,胡老师回忆道,那些或严厉或和蔼的面庞带给她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做学问的精神和做人的气质。说到当年陈达星教授等给过她很大帮助的学者时,胡老师的语气中满是感激与怀念之情,她提到师生之间那浑然天成的默契深深感染着每一个学子。老一辈的学者可谓是博闻强识,他们一丝不苟的治学之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师大学子,胡老师就是其中之一。她将这样的学风带进了日后的工作中:她以那发自内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真诚收获了学生的爱戴与信任。


应用计算机——掀起英语教学新革命


现在用计算机来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教学手段了,可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计算机对很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更别提用它来辅助教学了。当时的校长王本中老师敏锐地察觉到计算机可能会对教学有很大帮助,尤其是英语教学。在校长的带领下,外语教研组的老师们和计算机组的老师们合作,外语组负责脚本,计算机组负责软件部分,克服了资源不足等重重困难,用当时算得上非常先进的苹果机做全国外语教学的第一个计算机题库,揭开了学校课堂教学崭新的一页。学习计算机对于已经不再年轻的胡老师来说,无疑是艰苦而又充实的,每当胡老师回忆起这段时光,总是很感慨的说道:“虽然我的初衷只是减轻老师们的重复劳动,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用于提高教学水平,可是没想到反响那么好。许多老教师把自己几十年的教学成果和经验都拿出来了,这是对外语教学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整合。我们教研组在学习的过程中,凝聚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胡老师谦虚地把这个成就归结为“懒则变,变则通”。


一堂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波斯纳(Posner)有一个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用到胡老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说起教学心得,胡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学会反思,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一节45分钟的课,你自己可能只满意5分钟,但是你把这5分钟记住了,下次再做时满意度就会提高,这就是教学反思的力量。”


胡老师喜欢在课堂上的感觉,她认为课堂是展示一个老师人格魅力和教学实力最好的舞台。“合作学习”模式是胡老师对英语素质教育的一次全新的探索,这种模式是让同学们在英语课堂上唱主角,借助多媒体手段,分组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并在课堂上交流和展示。这种模式为学生创设开放型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在平等、自由、和谐氛围中积累丰富的知识,掌握语言的应用。在教授THE SEA这节课时,胡老师就是采用了这种模式。同学们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大家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分工搜集关于海洋生物的资料,制作出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同学们积极在课堂上用流畅的英语把自己的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有的同学介绍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的借助课堂内容呼吁减少海洋污染等。整堂课上洋溢着浓浓的人文关怀、荡漾着平等自由的气氛。师生之间的互动达到当年胡老师在师大求学时那浑然天成的和谐境界。胡老师强调,一堂好课重在让学生去参与、去体悟、去思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英语学习的内驱力来自学生。只有让他们体悟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才会大大提升,学习才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英语教学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所谓教学相长,老师也只有在学生感到有收获的时候,才能对自己的教学提出更加严格的标准。


严在当严处,爱在点滴间


胡老师对教书育人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在胡老师看来,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感染学生,那样即使老师批评他,他也知道是为他好,就不会有“顶牛”的情绪。她笑称自己是一个不轻易发火的人,但是同学们只要看到她有一点儿不高兴就会乖乖的听话了。胡老师的一言一行中都彰显着细节的智慧,“我试着照顾到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在课堂上让能飞的飞,能跑的跑,飞不动也跑不起来的也不会拉下,拽着走。”话语虽简单,却透着对学生质朴的爱和对教学的深刻认知。



胡国燕学长讲课


胡老师是“一个挺招学生的人”,她的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使她能像强力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每次接一个班级没多久,同学们就会主动亲近她,谈学习,聊生活,师生之间其乐融融。胡老师是一个让学生“既爱又怕”的老师。说起刚接这届高三毕业班的时候,有一位家长忧心忡忡地对她说自己的孩子英语非常不好,而且对英语简直“恨之入骨”,在家看英语是边学边骂。胡老师听在耳里,记在心上。她的原则是从来不在全班面前说这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但是课下一定会找他们交流。她告诉那几个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我在课堂上讲完一遍后,不会刻意问你们听懂了没有,但是你们要告诉我,哪怕用一个眼神告诉我也行,我会再讲一遍,直到你们听懂为止,你们要对自己负责。”就这样,那几个同学慢慢的跟得上课堂的进度,课下还主动找老师问问题,英语成绩也逐渐提了上来。除了成绩,胡老师最感到自豪的是她让这些孩子们不讨厌英语了,甚至喜欢上英语了,这是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最大的欣慰。那个曾经边看英语边骂的学生甚至还打算高考结束后找个英语培训班继续学习。胡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让成绩差的学生扭转英语学习的现状,最好的办法就让他“体验成功,不和别人比,只要超越自己,就是胜利”。在胡老师的口中,常常挂着的是赞扬,夸奖,对学生的一点进步,她都会恰到好处的鼓励。即使学生犯了错,她也不会简单的否定,而是顺势的引导,细心的呵护,不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在胡老师的眼里,错误是一种资源,是成功的一次彩排。


胡老师每次说起自己的学生时,眼睛里都闪烁着浓浓的温情,而温情的背后是一种热爱,一种源于对教师职业最自然而深沉的热爱,当热爱成为一种自然,老师就能有一种沁人心脾的令人感动的魅力;当责任成为一种习惯,老师也就能让学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与依赖。


真水无香,真人无名


外语教研组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有着非常良好的口碑,那些光灿灿的荣誉如西城区优秀教研组等是对他们工作的充分肯定。外语组的老师们撰写的论文及教学课件在历年各种评比中均能够获得一、二等奖。胡老师作为教研组长,在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还默默的担负着培养年轻教师的重任。她常说外语组里藏龙卧虎,关键要主动地给新老师搭台子,组织青年教师的评优课、汇报课、研究课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快速成长起来。胡老师还每年组织备课组的交流,为教师们交流经验提供一个平台,她也把自己几十年教学经验无私的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她总是把这些归功于全组的集体智慧,归功于同事们的支持和配合。胡老师身兼数职,却并没有叫苦叫累,她任劳任怨,工作中处处显得游刃有余。她说有一套自己的高效率的办法:“首先是一定不能拖,我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做完; 其次是脑袋里时时装着问题,走在路上也会自觉不自觉的想着思路,见缝插针,中午和老师们一起吃饭的时候几句话工夫就可以解决问题。”滴水可以汇海,时间碎片的力量也非常可观。


寒暑假向来是老师的专利也是福利,但是胡老师承担高三毕业班的教学任务以来,却从来没有享受过一个完整而悠闲的假期。胡老师自己非常喜爱旅游,亲近大自然,但是因为工作繁重不得不暂时割爱。她的假期就是“节奏可以稍微慢一些,可以睡到自然醒”,但是仍然有大量的教学、教辅任务等着胡老师去把关、去指导。胡老师多次承担西城区、北京市乃至全国外语教学、教材辅导任务,并参加了北京市九五重点研究课题《北京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的工作。最近胡老师正在组织高中新课标教材的学习和教学课件,为假期的教师培训做准备。“既然做了,就要做好”,这对于胡老师来说,决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漂亮话,而是用一生许下的承诺。


胡老师常说,对于英语学习要首先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才能开始着手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早些找到自己的人生路标,在面对困难或者诱惑时,才不会觉得它们难以克服。胡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已经在家长和学生满意的笑脸中找到了她的归属,并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着、践行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神。


采访结束,夏日的阳光依然咄咄逼人,视线之内,似乎又是一片桃红李白……


摘选自《辉煌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校友风采(一)》/责编:李宇凡

©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

电话:010-58805471 传真:010-58805471 电话查号台:010-58806183

您是第位访问者